
曾經是虎尾機場的這塊地,歷經眷村、學校、廢棄、監獄、高鐵設站等不斷演變,已不被記得曾是機場,甚至多數雲林人不知道虎尾曾有機場。然而這卻是二二八事件中的重要戰場。
三二虎尾機場戰役,是雲嘉地區極重要的二二八戰役,也是少數民兵擊退中華民國國軍的戰役,更凸顯出臺灣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反抗力道。但這段歷史卻淹沒在地景的變遷中,所幸楊彥騏老師在2004年透過耆老口述得知事件,並在努力查訪之下,這段歷史得以逐漸還原、公開。
比起記得,人們更擅長遺忘,但更常有的狀況卻是不曾記得。歷史記憶被當權者建構,那些記得的少數人被時光帶走,留下的是這片土地遺失的歷史拼圖,以及無法被修復的傷痛。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起因究竟為何?以往在課本上總是輕描淡寫的幾句「省籍衝突」、「文化差距」足以解釋這一切嗎?過往的真實面貌又是什麼樣子呢?除了我們熟知的天馬茶行查緝私菸,各地的二二八經驗有什麼樣的不同呢?共生音樂節來到雲林,在楊彥騏老師精彩的演講中,與當地人一起挖掘這塊土地上不為人知的二二八記憶。
老師在演講的開頭先是非常細緻的描繪整個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自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其施政狀況與來台的中國人與台灣人之間的差異都顯現出這個政權對於台灣狀況的不了解。當時的台灣比起中國大部分的省份都來得進步,各項交通建設、自來水管等基礎設施都是許多中國士兵從未見過的新奇物品;守時、守法、注重衛生等在當時被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也讓他們與中國人產生種種磨擦;再加上中日抗戰剛結束,中國人來到台灣卻看見另一群外貌、談吐、生活習慣都像極日本人的台灣人,心理狀態難以調適,容易對台灣人產生仇恨。另一方面,台灣人在經歷日治時期五十年高壓的政治環境後,知識分子對於回歸祖國後終於可以一展政治抱負有很高的期待,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只有中國人才能擔任重要官員,極少數的台灣人才能擔任低階行政人員的政治環境。雙方的認知差距過大,還有為了因應國共內戰的經濟政策拖累台灣的民生,在諸多原因的影響之下,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的查緝私菸事件可說是壓倒台灣情況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於事件傳至雲林後,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反應,有名的虎尾機場戰役正是由地方上受過日治時期國民教育,有志願兵經驗的人士組織起來成立民兵,與國民黨軍隊在當時的空軍基地展開僵持,最後成功攻下基地的事件。不過雲林其實也有受過高等教育、曾經有過留日經驗的知識份子希望像台北那樣成立處理委員會,化解衝突、維持治安,但是因為雲林的地方官員在二二八事件的消息傳至雲林後不見蹤影,有一說是逃跑,也有說法是躲在住家,正因如此,雲林仕紳成立的處委會無法與政府官員協商,自然也無法運作。在二二八事件中發生流血對抗的戰役,有部分會看到共產黨的身影,共產黨也會宣稱有他們的功勞,但是楊彥騏老師強調,在虎尾機場戰役中,幾乎沒有共產黨的組織情形,也少有左傾人士在其中活動。
從雲林的不同人群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相異的反應,我們也可以發現二二八雖然是全島性的動亂,但是也會因為各地特有的環境背景發展出不一樣的樣貌,也呼應共生團隊在高雄舉辦的講座內容,希望身為後代子孫的我們在紀念此事件時,能夠用更謹慎、更多元的視角去面對這段歷史,不要落入某種單一的想像之中。



► 活動日期|2019.12.15(日)
► 活動時間|14:00-16:00
► 活動地點|虎尾厝(虎尾鎮民權路51巷3號)
► 活動講師|楊彥騏 老師